工作的第一年,丁黎明決定,一定要考研究生。
從北京某985高校畢業后,她帶著一張簡歷應聘與經濟管理專業對口的工作。北京人才濟濟,“985”沒有帶來太多光環,成績普通,實習經歷普通,丁黎明多次碰壁后去了出版公司做編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轉行的想法依舊強烈,然而機會寥寥。
這時,丁黎明想到了考研。邊工作邊考,辭職考研,換個目標學校繼續考,最終她經歷“三戰”,考上了研究生。
公開數據顯示,從2017年起,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連續上漲,從201萬人增至2023年的474萬人。其中除了本科應屆生,像丁黎明一樣工作后重新考研、甚至多次備戰的“大齡考研人”也不在少數。
經過職場打磨,“大齡考研人”對于讀研有更清晰的需求,有人想換賽道,有人想在本專業上繼續提升,用學歷換取一張理想工作的入場券。當他們成功“上岸”,讀研真的帶來了他們所期待的嗎?
進入職場后,“我明白我就是要考研的”
大四時,丁黎明沒有想清楚考研還是工作,就先找工作試試。
籠罩未來的迷霧很快散開,露出現實——學歷、專業、實習經歷、性別都成為進入職場的門檻。
“要找到對口的工作很難。學經管的人很多,我沒有特別強的實習,要求本科以上的崗位,投遞簡歷人多的話還是偏向研究生?!倍±杳饔浀?,那時簡歷投了很多,回應很少。性別上她也感受到歧視,有銀行招人,面試的20個人里只有幾個男生,“他們問問題會盯著男生問,女生可能就說了幾句話,‘好了,你不用說了’?!?/p>
成為一名出版編輯不到一年,考研的想法萌生了?!拔也皇且粋€特別有主意的人。從我以往的經歷來看,通過考試來實現提升是我最熟悉的路,所以當時就選擇了考研?!彼Mㄟ^讀研提升專業能力,找到對口工作。
23歲,丁黎明開始邊工作邊考研,目標是“一個凡是學經濟管理的可能都會想去的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初戰落敗。
第二年,她從北京辭職回到四川老家,全身心投入備考。父母很不理解,“你畢業了就找個工作,為什么還要考研”;她的生活作息也和父母的格格不入,“晚上我要復習到11點多,家里人就覺得你怎么睡那么晚,早上又不早起,對自己的干擾挺大的”。于是,“二戰”以一分之差落榜。
成績一出來,丁黎明就返京找回了原本的工作,并開始“三戰”,目標改為北京的另一所211財經類院校,專業方向從金融學轉為經濟學。
“我明白我就是要考研的?!彼f。
大部分時候,丁黎明6點下班,在公司附近的餐館吃個晚飯,7點半左右回到出租屋,待在自己房間看書,11點左右洗漱睡覺?!跋掳嗷氐郊?,自己擠時間,包括利用周末閑暇時間看書?!彼X得,“當時也沒有什么負擔,沒有男朋友,不用談戀愛,下班以后如果太累,睡一覺就可以開始看書了?!?/p>
有過前兩年的備考經驗,第三年反而是輕松的,工作和收入也讓她放平了心態,“假如沒考上還有工作”。最終,她憑借一個“還可以”的成績敲開了研究生的大門。
備考期間,肖潔在本子上寫下每日計劃。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從重慶走到北京的肖潔,一路選擇的是掙脫原本的專業。
肖潔本科就讀于外語類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她對這個專業并不感興趣,只是高考分數決定的。畢業后,她如愿去培訓機構做了英語老師,如果工作努力帶課多,月薪可以達到5萬元以上。
教培與學校是互補的,這意味著她要在周一到周五晚上、周末、寒暑假補課。工作一長,她開始顧慮:“以后成家就得照顧小孩,和教培時間是沖突的。教培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年輕的時候干幾年,后面基本上都會轉行或者去學校。而且工作不穩定,年紀大了,想要去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p>
她想去國際學校,最大的阻礙是本科學歷。工作的第5年,她決心考師范類院校的研究生。
肖潔的考研復習時間記錄。
作為老師,她有一套復習方法——每次復習時用鎖機軟件鎖定手機,分階段制定學習計劃,看書、理解、復述、重復記憶,她用750個小時把專業課本背了15遍,以超過分數線30分左右的成績一次“上岸”。
“當時沒有把這個當做很枯燥的復習,而是假設自己在做一個實驗,看自己在三個月的時間能不能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學?!毙嵳f。2021年9月,她成為北京的一名教育類專業碩士。
拒絕“瞎卷”,“我知道哪些東西對我是必要的”
當“逃避工作”成為越來越多人讀研的理由,“上岸的大齡考研人”已經對研究生的兩三年有著清晰的目標和規劃,也更坦然面對學業壓力。
讀研期間,林又青看了許多論文。
成為研究生之前,林又青的工作在外人看來是很羨慕的,朝九晚四,許多假期。2012年7月從小語種專業畢業后,她進入外國駐華大使館工作,主要負責兩國間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等。
工作久了,她發現自己兜兜轉轉于各種瑣碎事務,工作內容同質化嚴重,晉升空間有限。抱著“尋求專業突破、打開工作新思路”的想法,2017年,她考入上海一所211院校的新聞學研究生。
研究生為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從語言到新聞,她接觸到和工作不一樣的內容,喜歡簡單純粹的學術討論。
有次,她和室友走在校園里,碰到一名傳播學同學。這個同學忽然就拉著她們開始講論文,介紹她的研究方法、整體思路,她和室友則說出各自想法,給出建議。
這個半路上的小事讓林又青記到現在,“我覺得這種討論非常有意思,之前很久沒有和別人有過這種交流了。我很喜歡大家關于一個問題做純粹的探討,不涉及任何利益關系或顧慮,就單純在問題上做隨心的交流。包括各種小組開會、討論我也喜歡?!?/p>
林又青從圖書館借的專業書籍。
做研究、寫論文的痛苦時刻當然也有,但工作過后,她覺得自己承壓能力更強、面對問題的心態更平和。林又青說,剛開始參加工作時遇到不順心或解決不了的事,就會很焦慮暴躁;25歲以后看待事情的角度有了變化,讀研反而沒有太大的壓力,“我沒有給自己設定特別遠的目標,我只是想找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拓展自己?!?/p>
想進國際學校的肖潔,按照自己的計劃走得有條不紊。
“研究生期間,我沒有和很多人一樣去瞎卷,到處去考一些證書,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彼f,“和20出頭的人不一樣,我知道哪些東西對我來說是必要的?!?/p>
剛入學,她就報名了高中數學教師資格證?!叭绻H學校教書,只會英語是不可以的,你得用英語去教其他學科,最好是數理化等理科。我的本科是經管類專業,要學習數學,我的數學成績還是挺不錯的,所以就想拓展這個科目?!?/p>
專業課學習外,她的課余時間都在圖書館備考教師資格證,“運用考研時的學習方法,拿出考研的態度,老老實實地在圖書館復習”,2022年1月她的筆試、面試都通過了。此前她也考取了國際教師資格證,“這些證書是有幫助的,(國際學校)面試的時候,能夠讓校長或者學科組組長覺得這個人是很用心在準備的?!?/p>
專碩2年,一年上課,第二年就可以實習。在公立學校實習2個多月后,她進入上海一國際學校教授數學和英語,“覺得還挺滿意的,同事關系比較好,助教團隊比較完善,只需要認認真真地上課備課就行了?!?/p>
“讀研給了我一個轉型的機會?!毙嵑軕c幸,考上研究生沒多久,教培行業就遭遇了“雙減”,考研給予她充分的轉型余地。明年6月畢業,她將和現在的實習學校簽約,研究生學歷也可以直接落戶上海。
多了學歷籌碼,然后呢?
無論讀研的初心,畢業時在期望的領域謀得一份工作是基本訴求。不過,新問題總是不斷產生。
讀研之前,丁黎明想去的是銀行或券商。入學以后,她發現路有很多,可以搞研究,可以去企業,“選擇一下多了起來”。
在30歲的關口,她當初擇業時面臨的性別問題依然存在,還多了年齡問題。
她想報考北京的公務員,挑了一個專業對口的職位。交材料時,對方詢問了年齡,她剛好在限定年齡的上限,然后沒有收材料就讓她走了?!把芯可嗌嫌泻芏喙ぷ饕院笙朕D換賽道或想晉升再考進來的,年齡在讀研時沒有什么影響,但在應聘某些職位時限制會比較大?!彼f。
不過,憑借財經名校的研究生學歷,她的選擇范圍終究寬了許多,三年收獲的知識、結識的師友、學校提供的資源為她帶來豐富的機會,投出去的簡歷有了更多回音。最終,她進入一家國企做數據分析工作,解決了北京戶口,收入也比在出版業翻幾番。
考研時,丁黎明在研友群里聽說了很多消息,學校情況、讀研經歷、考研成功案例等等,這些一直激勵著她考研。如今,她充分肯定自己的選擇,但仍建議其他人考慮性價比:“做這個事之前,你得先了解這個事兒最終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收益,了解信息是很重要的?!?/p>
畢竟,不是每個研究生都有丁黎明的工作好運。
2020年求職季對林又青而言是漫長的。正值新冠疫情暴發時,她投出去的簡歷要么沒有回應,要么面試好好的卻沒了音信,要么不是想要的工作?!拔覍ψx研沒有質疑,但還是會有些焦慮和壓力。我覺得我認準了一個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但是我始終進不去這個行業的門?!?/p>
雖是應屆生身份,但她無法回避她已30歲了,比普通應屆生大出很多?!懊嬖嚂r都會問為什么讀研,看起來我們解決問題的經驗多,實際上很多單位會認為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可塑性更強?!蹦挲g和身份在她身上產生了矛盾。
7月畢業時,她被劃入“靈活就業”,而真正的工作還要再等3個月才來,在一家事業單位做研究工作。一年后,她跳槽到另一個單位做新聞輿情分析,工作緊湊但還算規律。
“和以前的工作相比,我沒有覺得哪個更好。但現在這個,我覺得更有方向性,工作中獲取的信息可以帶來思考,某些領域的問題可以深入研究,未來也許可以啟發不同的職業發展路徑?!绷钟智嗾f,本科畢業那幾年,她覺得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讀完研,她感到可以確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在一個能夠長期發展的方向上深耕下去。
周盈拍攝的校園風景。
接受采訪的還有周盈。她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從陜西寶雞的二本院校畢業后,拋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自學設計,在西安一家工作室給兒童插畫填色,在蘇州做服裝,后來又去深圳的互聯網公司做新媒體運營。
2018年,工作遇到瓶頸期,手里也攢了些錢,周盈決定去讀研,學自己喜歡的專業——西安某211高校的美術學學碩。對她來說,讀研是彌補對本科學歷的不滿和沒有學習藝術的遺憾,同時也希望獲得專業能力上的提升。
周盈想過,“當初選擇學碩,因為想堅持一下,一口氣讀到博士,然后去找個大學當老師。一口氣就到位了?!爆F實是,她好像稀里糊涂進入了校園,應該選擇設計學而不是美術學,讀研期間只發表過1篇論文,家庭的經濟壓力讓她對申請博士感到猶豫。
2022年7月畢業后,工作難找,她去了廈門,跟著以前認識的老板做起市場營銷工作,幾乎和專業所學無關。她甚至有些懊惱:“我不應該來做這個,我不想拋掉這幾年所學?!?/p>
現在,她在等待一個家庭教師的工作機會,因為薪資可觀。如果一直沒有回復,她計劃年底回家,再看看下一步怎么走。
(應受訪者要求,丁黎明、肖潔、林又青、周盈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