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12月24日印發關于支持本市相關行業和企業穩崗留工有序運行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其中提到:
(資料圖)
倡導“非必要不做核酸”。
一線人員感染新冠肺炎后,居家隔離滿7天(自出現癥狀或核酸、抗原檢測結果陽性之日起計)、癥狀明顯好轉或無明顯癥狀的,無需進行核酸檢測即可返崗復工。
在崗一線人員感染新冠肺炎,若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可根據身體狀況和崗位需要,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上班從事適當工作。
階段性發放穩崗補貼。
鼓勵引導外來務工人員留滬過年。
全文如下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關于支持本市相關行業和企業
穩崗留工有序運行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為確保本市疫情防控轉段平穩有序,保障正常生產生活,針對當前部分行業和企業階段性用工緊缺問題,聚焦相關行業和企業穩崗留工,鼓勵一線人員返城返崗,進一步夯實企業穩崗穩產主體責任,加強政策激勵和制度保障,發揮行業組織橋梁紐帶作用,綜合施策、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現提出如下若干政策措施。
一、夯實企業穩崗穩產主體責任
企業是做好自身穩崗穩產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把確保用工規?;痉€定作為現階段工作的重點,確保企業正常運行,確保不影響城市功能。要密切跟蹤國家政策導向,及時研判崗位用工形勢,制定相關工作預案,及時化解因一線人員缺失對企業平穩運行可能造成的風險和不利影響。(責任單位:各行業主管部門)
二、鼓勵企業制定實施員工關心關愛激勵措施
支持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員工激勵和服務保障措施,把關心關愛送達一線人員。鼓勵電商平臺和郵政快遞企業增加傭金比例、設置跑單獎勵,為快遞員和外賣騎手提供必要的餐飲保障,發放防寒保暖工裝及用品等。鼓勵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合理提高建筑工人收入。繼續扎實開展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對惡意欠薪行為的查處打擊力度。企業要依法支付春節期間加班人員工資。(責任單位:各行業主管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政府)
三、階段性發放穩崗補貼
鼓勵電商平臺和郵政快遞企業持續提供快遞、外賣服務,2022年12月25日至2023年1月27日期間(以下統稱“補貼期間”),對重點監測的電商平臺和郵政快遞企業,給予上崗工作的一線人員每人每天60元補貼;特別的,對元旦期間(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和春節期間(2023年1月21日至1月27日)上崗工作的一線人員,給予每人每天150元補貼。鼓勵重點工程建設施工項目不停工、少停工,在補貼期間,當日實際上崗人數達到2022年11月末實際上崗人數80%以上的重點工程建設施工項目,給予上崗工作的一線人員每人每天100元補貼。補貼經費由市、區兩級財政共同保障。(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市郵政管理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政府)
四、支持外來務工人員節后加快返崗復工
加強與勞務輸出地的對接和協作,提供“點對點、一站式”返崗復工服務。實施春節返崗交通補貼,2023年1月28日至2月5日期間,企業租用大巴車跨省“點對點”組織外來務工人員返崗,或勞務協作輸出地包車輸送市外務工人員返崗的,按照實際包車費用的50%給予補貼,每家企業最高不超過30萬元。企業所在區政府結合實際自行制定返崗交通補貼操作方案,明確補貼范圍,落實資金保障。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節后立即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行業主管部門)
五、鼓勵引導外來務工人員留滬過年
積極開展外來務工人員留滬穩崗送溫暖活動。各區、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廣泛開展慰問活動,鼓勵企業和各級工會組織采取發放新春禮包等多種形式關心關愛留滬外來務工人員。積極開展文旅惠民活動,鼓勵本市文旅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向留滬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免費發放電影票、景區門票等。(責任單位:各行業主管部門、市總工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各區政府)
六、加強防疫物資供應保障
加強防疫物資統籌調度,抓好醫療物資生產調配,豐富醫療物資供給類型,暢通醫療物資物流渠道,切實做好生產保供工作。支持企業加強解熱鎮痛藥、口罩、抗原試劑、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儲備,保障正常到崗一線人員合理物資需求和就醫用藥。(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衛生健康委、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政府)
七、發揮行業協會和志愿者作用
各行業協會要加強常態化走訪服務,梳理企業反映的問題和訴求,提供針對性指導意見,幫助企業和員工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組織指導,及時回應行業關切。廣泛組織發動志愿者參與快遞配送和社區服務。(責任單位:各行業主管部門、各行業協會、團市委、市精神文明辦)
八、加強一線人員健康服務保障
持續加強宣傳引導,切實增強一線人員防護意識,當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倡導“非必要不做核酸”。除養老院、福利院、托幼機構等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一線人員感染新冠肺炎后,居家隔離滿7天(自出現癥狀或核酸、抗原檢測結果陽性之日起計)、癥狀明顯好轉或無明顯癥狀的,無需進行核酸檢測即可返崗復工。特殊行業、特殊崗位人員居家隔離和返崗要求,按照行業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執行。在崗一線人員感染新冠肺炎,若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可根據身體狀況和崗位需要,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上班從事適當工作。(責任單位: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政府)
九、抓緊制定配套實施細則
市商務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要抓緊牽頭制定出臺電商平臺、郵政快遞、重點工程建設等領域穩崗補貼實施細則,摸清行業底數,鎖定補貼范圍,細化操作流程,明確市、區兩級財政資金,確保相關領域政策第一時間落地。各區政府要切實履行屬地保障責任,及時動態掌握區域內穩崗穩產情況,牽頭制定本地區返崗交通補貼方案,鎖定補貼范圍,細化操作流程,落實資金保障。各企業要配合政府落實相關政策,務必準確提供臺賬資料,相關補貼資金要第一時間直達一線人員,嚴禁挪用、非法侵占補貼資金。(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市財政局,各區政府)
十、加強市區專班協調保障機制
進一步發揮全市醫藥物資保供專班、重要功能性機構和企業運行保障專班等協調機制作用,加強防疫物資生產供應,及時調度重要機構和企業生產運營情況,協調解決防疫物資、就醫用藥、人員緊缺等實際問題。(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衛生健康委,各區政府)
本政策措施自2022年12月2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6月30日,具體政策措施明確執行期限的,從其規定。國家有相關規定的,從其規定。
2022年12月24日
多人感染后成重癥!
一個共同細節
奧密克戎奔襲
各醫院門急診室壓力山大
很多人疑問:
這一波奧密克戎仍是攻擊上呼吸道嗎?
會不會引發肺炎
甚至導致“白肺”現象?
除了基礎病
加重病情的因素都有哪些?
記者采訪了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艾靜文
12月23日當天上午,華山醫院急診室有30多位新冠留觀病人,聽到急診間醫生說,情況都比較危重,艾靜文醫生和她的同事王瑾瑜醫生便趕過去,將30多位患者的肺部CT一一看過,發現其中有著典型病毒性肺炎表現的大約10例,其中典型的病毒重癥型肺炎(即彌漫性間質性病變)患者1位?!皬囊痪€臨床來看,奧密克戎引起的重癥型肺炎、以及需要插管治療的概率,和2020年之初原始株和2021年國際上流行的阿爾法、德爾塔等毒株的數據相比,大大降低了?!彼f。
艾靜文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除了那位典型的病毒重癥性肺炎患者,他的周圍還躺了一圈八九十歲新冠感染的老人,盡管肺部CT顯示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學表現不是很重,但大多伴有基礎疾病,且整體狀態非常糟糕,均為重癥患者。她一個個耐心詢問家屬關于病人的病程細節——“發熱后什么都吃不下”“已經連著2天僅僅喝了稀飯了?!奔覍賯儺惪谕?。
這引起了她的擔憂。
在和急診科坐診的楊士波、王一朵醫生等交流后,他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現象?!拔覀儼l現,急診室的重癥老人,普遍都有營養不良問題?!卑o文說,“人發燒的時候,的確都不想吃東西。幾天內的營養攝入不足,年輕人扛一下能過去,但老人的身體就像一個茅草屋,本身已經搖搖欲墜,如果營養跟不上,身體一下子就垮了。家屬著急,于是紛紛送來急診室?!?/p>
△圖片為12月21日晚間仁濟醫院門急診現場。夏悅超攝
然而,現在急診室已經不堪重負。華山醫院急診科主任陳明泉說,之前每天來30輛救護車,現在翻了三到四倍,有90-120多輛救護車。急診醫生也因感染倒下一大片,很多急診醫生不得不帶病上崗。急診等待就診和補液的時間都會較以往延長。很多老人又餓又虛弱,此時肺部可能還未感染病毒,但隨著病情發展,再疊加細菌感染或其他基礎疾病,就比較危險了。與上海其他三甲醫院ICU病房醫生交流后,艾靜文得知,他們接收的老年患者也有很多都是患有基礎疾病且合并細菌感染的,常常存在營養支持不夠。
因此,艾靜文醫生提醒,要警惕老人在感染初期由于營養匱乏導致抵抗力下降的現象。在家庭護理中,在老人感染早期就要特別注重補充營養和液體,感染期間的能量攝入反而應該增加,這是協助我們人體抵抗病毒的重要手段之一。粥和湯水等柔軟的飲食在患病期間會更易消化,但同時要注意搭配其他營養元素的攝入。最好的方法是一天吃兩個雞蛋,也可以是容易消化的燉蛋羹。如果實在吃不下東西,可以喝牛奶、蛋白粉或其他營養制劑等來幫助攝入能量,如果有基礎疾病,最好能夠咨詢自己的醫生,應該如何增加營養的補充。就像艾靜文常聽她的導師張文宏教授說的一句話,患病期間,要把飯當藥吃。一定要避免由于營養不良引發的感染下行,導致危急重癥的情況。
只要家庭把住老人的營養關,把老人當寶寶養,保證充足的主食與輔食最重要。同時還要對老年患者進行密切監測,如果能夠用家用的指脈氧儀監測血氧飽和度就更好。
如果沒有氧飽和度儀器,要注意老人是否變得遲鈍,能不能完成平時的一些活動,如走路,聊天,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在早期就發現疾病的加重,一旦發現異常再及時就醫會來得更高效。相反,如果病情穩定的時候到急診去擠,并無益于老人的健康。
來源:東方網綜合上海發布、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上觀新聞
審稿:卞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