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發燒后,去到某三甲醫院,排隊幾個小時,結果開到了兩粒布洛芬,類似這樣的一些貼子,最近在網絡上熱度不低。事實上隨著感染人數的上升,目前上海各大醫院的門急診,確實承受著不小的就診壓力。如果你只是為了要開一些咳嗽藥水、退燒藥等藥物,那么可以考慮一下去家里附近社區衛生中心的發熱診室。除了離家近一點,排隊短一點,這些家門口的發熱哨點是否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呢?
“發燒有幾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第四天?!?/p>
......
“消炎的(藥)有沒有?”
“現在新冠,吃消炎藥沒用的啊?!?/p>
虹橋街道的社區醫生孫明亮,這幾天駐扎在了發熱哨點診室里,來看診的多數都是一些新冠感染輕癥患者。上周一,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熱哨點正式開診,最初,來就診的一天只有十幾人,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現在一天大約有150人。
孫明亮說,“8點鐘開始以后,患者就絡繹不絕過來了, 一直(連續)做到至少到12點鐘。吃完午飯,然后又進來了,繼續下午的工作?!?/p>
這個發熱哨點包含了兩間診室、一間藥房,讓患者可以直接在這里,完成從掛號到取藥的一站式就醫需求,不用到處跑。不到一歲的小嚴嚴發起了高燒,爸爸想開點美林之類的退燒藥,原本準備帶著寶貝去兒童醫院,但得知那邊人滿為患,等待時長難以估計,索性掉頭直奔社區衛生中心。
嚴先生說:“之前打了一個電話過來,說這邊其實有藥的,今天大概也就(排隊)15分鐘?!?/p>
剛完成整體搬遷的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在臨時過渡室外緊急搭建了發熱門診,市民來就診時,在門口測個體溫,有熱度的就直接分流到兩間發熱診室。本周以來,來就診的人數已經翻了十幾倍。?
12月19日,為進一步方便廣大居民發熱就診需求,全市各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594間發熱診間,全部啟用。那么社區醫院里的發熱哨點,是否真的能扛起分級診療的重任,大家最關心的就是,一些常見癥狀會用到的解熱鎮痛類、抗生素類、清熱解毒類、止咳化痰類四大類藥物,是不是真的能配到?
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魏靖介紹,“藥劑科建立了一個預警制度,每天上報四大類藥物的使用量和庫存量來提前預警?!?/p>
長寧區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管理部部長程頲表示:“我們每天要盤點使用量,如果低于三天極限量的時候,衛健委統一調撥?!?/p>
另一方面,如果在就診時,發現病癥并非簡單吃藥就能解決,發熱哨點會如何應對?
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魏靖說:“我們給他測指脈氧監測儀,如果發現這個病人癥狀比較嚴重,氧飽和度下降了,同時伴有嚴重的慢性病,我們就安排轉診 。目前來說借助醫聯體系,我們這邊和徐中心、中山醫院是一個醫聯體的轉診機制?!?/p>
長寧區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管理部部長程頲則表示:“這兩天,我們看數據,血氧飽和度都是在98、99左右,那些低的目前還沒有碰到?!?/p>
其實分級診療,上海一直在推行。但此前多是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會在社區衛生中心配藥,哪怕要跑遠路,多數人仍然會對三級醫院更加依賴。不過最新數據顯示,剛剛過去這個周末,全市60%的就診量在區級及以下醫院完成。應對眼前這一輪防疫新形勢,也許人們的一些就醫思維,也正在發生改變。
楓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陳碧華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越來越提升的條件下,我覺得更多居民會選擇他們家門口的、能解決他們基本健康問題的社區衛生中心?!?/p>
長寧區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管理部部長程頲認為,“這樣兩、三級醫院可以脫出手來,去做那些疑難、重危疾病,而對社區來說,我們可以承接廣大的慢性病,基礎性的這些疾病?!?/p>
家門口的發熱哨點,能否真正緩解上級醫院的就診壓力,關鍵是,家門口的社區醫院能否為居民解決“燃眉之急”。上海市衛健委表示,正將發熱診療藥品向社區傾斜,滿足居民就醫需求。上海正在推行分級診療服務全覆蓋,如果普通的癥狀,能在社區衛生中心就完成就診,開到對癥的藥,那么就能把寶貴的二三級醫院門急診和120急救資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急危重癥患者,市民的就醫體驗,也能有明顯提升。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瀅 潘窈窈 李連達 喬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