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港集團 中國遠洋海運 廣西新中產業 長沙爭渡網絡科技 晏慶華 崔忠付 深圳市郵政管理局 遞四方
(資料圖)
Sassen(1991)認為,伴隨著向服務業和金融業轉移的全球經濟結構轉型,賦予主要城市作為某些特定生產、服務、市場和創新場所的一種全新的重要性。
……
她強調指出,全球城市具有以下四方面基本特征:(1)高度集中化的世界經濟控制中心;(2)金融及專業服務業的主要所在地;(3)包括創新生產在內的主導產業的生產場所;(4)作為產品和創新的市場。
同時她也指出,全球城市具有特殊的空間、內部動力和社會結構。富有朝氣的全球城市為低收人群體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正如它們也使收入分布的高端階層更加富裕一樣,但全球城市中新的經濟增長也促使了更大的收入差距。
——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論框架及中國模式研究/周振華著.一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10。P025
據現代物流報全媒體報道,2022年12月20日,中國—東盟多式聯運發展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廣西南寧舉行。論壇以“共建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助力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經貿、物流、交通、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政府官員、知名專家學者、協會代表、企業家代表等出席論壇。
與會嘉賓圍繞“加強中國和東盟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多式聯運網絡硬件基礎”“促進中國和東盟多式聯運標準規則銜接,搭建信息交互與共享平臺”“多式聯運在推動中國和東盟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等議題展開研討與交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出席中國-東盟多式聯運發展論壇并講話。
崔忠付在講話中表示,中國—東盟多式聯運合作還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這就為利用“后發優勢”,在促進各國提高軟、硬件互聯互通水平的同時布局數字經濟創造了條件。信息技術、5G、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多式聯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底層信息基礎設施支撐,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解決多式聯運行業痛點的必選項。他建議,可以從數據采集、數據流通與共享、數據應用等幾個方面展開工作,讓數字經濟賦能中國—東盟多式聯運合作:
一、推廣數字技術在多式聯運各環節應用,實現多式聯運的全流程數據采集。推廣GPS、北斗、5G等新技術在多式聯運各環節應用,打通汽運、船運、鐵運等物流運輸方式的定位、軌跡查詢功能,實現公鐵海信息互聯共享。
二、搭建多式聯運行業的數據中心,實現中國—東盟多式聯運領域的數據流通和共享。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合理布局存儲、網絡等云服務基礎設施,構建基于數據標簽、數據資源目錄、數據與接口標準化的多式聯運數據庫,布局基于數據時延、傳輸費用、能源能耗考量的算力樞紐,打造中國—東盟多式聯運數據中心,統合區域數據,為實現數據共享和數據應用創造基礎條件。
三、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引領作用,逐步實現數字技術在中國—東盟多式聯運領域的全覆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海鐵聯運體系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字化基礎,《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自2020年啟動以來,在數據收集、數據監測、量化評估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為區域要素數據的匯聚與利用夯實基礎。
論壇上,北部灣港集團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新中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簽署“共建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備忘錄。
慈氏物語(微信公眾號)認為,多式聯運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協同性強,科技含量高,需要政產學研同時發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悉,12月20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網絡事業部、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長沙爭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2022(第十四屆)中國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大會在湖南長沙召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徐亞華等專家學者分別做了分享。大會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網絡事業部主任、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秘書長晏慶華主持。
崔忠付對2022年我國物流與供應鏈行業數字化發展情況做了回顧,指出物流與供應鏈行業數字化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但依然存在部分企業對數字化及數字化轉型的意義認識不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不明確、相關標準體系不完善、數據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等問題,制約了數字化的整體發展速度。明年我國物流與供應鏈數字化發展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呈現出“數字化支撐物流與供應鏈企業高質量發展”“數字化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數據治理及人才培養成為新需求”“數字化重塑建物流與供應鏈新生態”四趨勢。
又訊 據12月21日深圳商報報道,進入12月以來,郵政快遞業加快復蘇,快遞業迎來新一輪業務高峰。作為全國快遞大市,伴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以及政策刺激下的消費潛力釋放,深圳快遞行業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
記者從深圳市郵政管理局獲悉,今年前10月,全市快遞業累計完成業務量47.4億件,實現業務收入486.7億元,相當于每天有約1560萬件包裹自深圳發出。按照單件郵件快件貨值160元估算,全市郵政快遞業總共承載了超10634億元貨值的商品流通,有效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和出口貿易增長。目前,深圳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居全國第三,行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十三五”期間,深圳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翻了兩番。今年雖然受到疫情沖擊,快遞業務量總體略有下滑,但跨境業務仍維持增長。1-10月,全市跨境快件業務量達到6.5億件,同比增長0.1%??缇晨爝f業務已占據全市快遞業務總量的13.8%,與去年同期相比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而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今年前10月,全國快遞累計完成國際/港澳臺業務量15.6億件,同比下降10.1%。據此計算,深圳跨境快遞業務量已占到全國總量四成以上。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經貿環境下,作為新基建的海外倉在支撐跨境電商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圳快遞企業海外倉業務趁勢起飛。遞四方公司高級副總裁黎森林透露,2017年底,遞四方在法國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倉。截至目前,其海外倉總量已達到50多個,總面積近100萬平方米。這些海外倉布局在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端到端的物流配送服務。黎森林表示,海外倉在助力跨境電商企業提升貨品調度時效、降低物流成本、避免旺季貨物堵塞以及處理退換貨問題上顯現出諸多優勢,成為助力“深圳制造”走出去的利器。
截至今年9月,深圳快遞企業國際寄遞業務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倉面積超220萬平方米,海外實體轉運中心覆蓋主要發達國家。